音聲振動的奧秘;增強記憶力的音聲——虛空藏咒音;智炬如來破地獄咒音

  
 

咒音──音聲振動的奧秘

 
咒語,又稱真言,梵語稱為曼怛羅,又稱為陀羅尼,屬於密宗身、口、意三密中的口密。真言就是真實的話,不虛妄的話,佛菩薩所說的秘密語,被認為含有諸佛菩薩不可思議的加持(加被)力。真言源自古印度吠陀時代的婆羅門教根本經典,隨著密教的出現得到最大的發展。
真言有各種類別,數量很多。善無畏三藏在《大日經疏》中就能說真言者來分,把真言分為五類:
1.如來所說--釋迦如來、大日如來  等真言。
2.菩薩所說--觀音、地藏等菩薩的真言。
3.二乘所說--舍利弗、目蓮等真言。
4.諸天所說--梵天、夜摩天等真言。
5.地居天所說--帝釋天、毗沙門天等真言。
在《大日經》中真言則分為三類,即:A.佛部真言,B.蓮華部真言,C.金剛部真言。
按密宗的祈禱修法,則真言分為息災、增益、敬愛(攝召)和降伏四類,其所有的真言各有不同,但形式卻大致一樣。例如:
1.息災法真言由﹁唵﹂(嗡)字開頭,以「娑訶」結尾。
2.增益法真言始終都為「南無」。
3.敬愛法(攝召法)真言都由「唵」字開始,以「吽發吒」終。
4.降伏法真言都由「吽」字開始,以「吽發吒」終。
所有真言的形式大體是相似的,若不以「南無」、「唵」、「吽」(較短的真言)開始,即以「南無」、「三滿多」、「勃陀南」(較長的真言)等皈敬語開始,最後即為「莎訶」(或梭哈)的成就句。
以真言的長短來分類,則分為大咒(根本咒)、中咒(心咒)、小咒(心中心咒)等。
現列出一些常用咒語為例:
淨法界真言:嗡。覽姆。          
文殊菩薩護身咒:嗡,吸林姆。
大輪一字咒:嗡,勃魯姆。
三字明咒:嗡,阿,吽。
六字大明咒(觀音菩薩心咒):嗡嘛呢唄咪吽。
阿彌陀佛心咒:嗡,阿彌爹哇,舍。
地藏王菩薩心咒:嗡,哈哈哈,微三摩地,梭哈
準提佛母心咒:嗡,查列主列,準提,梭哈。
綠度母咒:嗡,達列,度達列,度列,梭哈。
大悲咒心咒:嗡,乏及喇,達爾嘛,赫利。
蓮華生大士心咒:嗡阿吽,邊札,古魯,貝瑪悉地,吽。
黃財神心咒:嗡,藏巴拉,雜連雜也 ,娑哈。
在真言中,每個咒均有咒種子,依咒的種子而生出一切字輪(咒輪)。觀想本尊心中蓮花或月輪的中心一字,便是本尊真言種子。
釋迦牟尼佛的真言種子是「」字;
阿峽佛的真言種子是「」字;
阿彌陀佛的真言種子是「密里」字;
觀世音菩薩的真言種子是「」字;
大勢至菩薩的真言種子是「」字;
普賢王菩薩的真言種子是「」字。
持誦真言之法有多種,著重在音聲方面的稱為音聲念誦,有四法:
1.金剛念誦:口不動舌動。
2.蓮花念誦:口動自耳得聞。
3.言音念誦:口動他人得聞。
4.忿怒念誦:厲聲吼誦。
持咒音聲與心念、咒的意義相應的稱為略出經念誦,有四種:
1.音聲念誦:一切聲是也。
2.金剛念誦:口舌動轉默誦。
3.三摩地念誦:心念是也。
4.真實念誦:如字義修行也。
持咒音聲與觀想咒輪、呼吸相應的稱為意支念誦:
1.菩提心念誦:心觀字形。
2.聲念誦:聲明朗。
3.句念誦:句分明。
4.命息念誦:字輪隨出入息互涉。
持咒與觀想相應,並顧及咒的意義和呼吸的稱為觀想念誦,亦有四法:
1.真實念誦:觀菩提心字義。
2.三摩地念誦:觀實相並句義。
3.光明念誦:觀自息風(呼吸)與光明。
4.色念誦:觀印於胸間。
至於持誦息災、增益、敬愛、降伏四法的咒語,其方法亦各有不同:
息災法--誦咒不緩不急,要與慈心相應(清和調勻)。
增益法--誦咒如數金剛珠,要與喜悅心相應(調喋捷利)。
敬愛法--誦咒要緊捷,要與期望心相應(緊捷旋利)。
降伏法--誦咒要忿怒,要與忿怒心相應(忿怒嗔色)。
密宗稱持咒為「持明」《密教通關》一書說:「陀羅尼,此云持明,或總持,古譯云咒,即是設盟立誓,不二真實之言也。共依此約,不敢違越,名曰持盟。又持明者,謂持一切明門、明行,乃至盡此三昧耶誓願以來終不漏失,故名持明。又破除一切無明煩惱之闍,故曰明。」又指出:「蓋口誦明,手結印,意念本尊,三業相應,圓成各種事業也。」
所以,與結手印一樣,持咒發自本心,通達菩提心,再加以身、口、意三密結合,就能取得法性光明的圓滿成就。
早在佛教創立之前,上古的印度婆羅門教就相信咒語的神奇作用。婆羅門教和密教都認為,念誦咒語可以與天神的心靈直接感應而發生效力,咒語似是諸佛菩薩的電報密碼,可以呼應通靈,互相感召。實際上,咒語的神奇作用關係到音聲的秘密。現代科學迄今仍然未能解開音聲與宇宙萬有生命關係的神秘功能之謎。人類對於音聲的學識,恐怕還只知其能溝通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思想感情等,至於利用音聲促進人與動物等的生命,啟發生機,或者感受死亡的秘密,以及植物和礦物等有無音波輻射和反應等問題,還有待於研究。音聲的振動,可使雪崩,可使玻璃窗破裂,可使人入靜或安睡,亦可使人煩躁不安。據說它還可使動物多分泌乳汁、多產卵,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促使某些植物快速成長。又據科學實驗,超低音的振動,可使人激動、使人感到疼痛而呻吟,甚至對建築物造成破壞,這是音聲振動頻率不同對自然界和人體所造成的結果。那麼,由歷代密宗大師利用特別的音符精心創制的各種真言,可以振動身體內部的氣脈,使其激發出生命的潛能,超越慣有現象界,而進入神妙的領域,甚至可以啟發神通和高度的智慧,這是可以理解的。密宗上師根據徒弟個性、特質、習染的不同,密授的咒音,其效益彰。
有人說,宇宙意識是音波頻率;真言也是音波頻率,二者的頻率相等時,就因共鳴而相應,所以就能產生不可思議的效力。咒語本身單調而複雜,但念誦起來卻很靈驗。所謂單調,因它是許多單音的組合,猶如蟲鳴、鳥叫,或如密雨淋淋,但聞一片淅瀝嘩啦之聲,洋洋灑灑。所謂複雜,因它把許多單音參差組合,構成一個自然的旋律,猶如天籟地籟,悠揚肅穆,使人回歸自然進入空靈的境界。
東密和藏密所念誦的咒語,都是根據梵文或藏文的發音而來。唵(讀嗡)、阿(讀啞)、吽(讀:門+共)三字,是梵文聲母的總網,由此三字的發音組成的真言,便是普賢如來「三字根本咒」。佛學家南懷瑾曾論述此三字音聲的作用,特引述如下:
(嗡)字,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它含有無窮無盡的功能。就人體而言,它是頭頂內部的音聲,與人們掩蓋耳朵時,自己所聽到心臟與血脈流動的聲音相近。所以凡念誦唵字部發音的咒語,必須要懂得它發音機理的妙用。它的最低效果是使人頭腦清醒、精神振發。若患傷風感冒連續不斷地念此字音,可以使頭部發汗,收到不藥而癒的效果。
字,是宇宙開僻、萬有生命生發的根本音。它具有無量無際的功能。同時,阿字是開口音,是世界一切生命開始散發的音聲。例如淨土宗念誦「阿彌陀佛」,便是屬於密宗阿部的開口音。也可以說,它是蓮花部基本的聲密。如果能夠懂得阿部音的妙用,就可以打開人身體內臟的脈結,同時可以清理臟腑之間的各種宿疾,真正了解又能合法修習阿部音,久而久之,自然可以體會到內臟氣脈震動的效果。
字,是萬有生命潛藏生發的根本音。也可以說,唵字,是形而上天部的音聲;吽字,是物理世界地部的音聲;阿字,是人部的音聲,是人與動物生命之間的開口音。就人體而言,吽字是發自丹田的音聲。如果懂得以吽音來念誦咒語,可以震開脈結,啟發新的生機,最低限度,也可以起到健康長壽的效果。例如東密和藏密共同所傳的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唄、咪、吽」,便概括了唵字與吽字的咒身,至於其中「嘛、呢、唄、咪、吽」四字之音,都是阿部音變化的妙用。
嗡(唵)、啞(阿)、吽三字,也可作如下闡釋:
(唵),就是無相,代表了一切的總名,它象徵一切宇宙,是萬德的總名,有包容一切的意思。從密宗來說,嗡字也含有融入與皈依的意思。
修密法的人,知曉宇宙本空,由嗡字代表宇宙的空寂,先由有聲音的嗡字,進入無聲音的嗡字,而達到了宇宙與我完全合一的境界。密宗行者望向藍空,宇宙化為嗡字,而密宗行者吞下這嗡字,便是合一。由觀察嗡字,再融入嗡字,便可以離開世俗的人間,去人我兩執,證得無我及空。 
(阿)字,最具有權威,可算是諸佛之母吧。它甚至是諸佛共同的種子字,由此啞字生出諸佛菩薩。因為嗡字是空相,而啞字就是太初的意義。啞字就是一切的開始,有了啞字,才有諸佛菩薩的出生,不管是金剛界及胎藏界,全是由空相到太初的現象。這太初是不生不滅的,啞字象徵了宇宙的太初,更象徵了太初的不生不滅。
《波羅密多心經》說「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無相無不相」,「不垢不淨」,「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色、受、想、行、識」,就是指的啞字,原是太初宇宙的現象。  
密宗行者要知道,嗡字是表示「○」,啞字是表示「一」。修法的人從宇宙太初的「一」,作為「心」的觀法,最後才融入宇宙的空相「○」之中。
字,意味開花,也即是顯現自性而達到大圓滿成就。這個吽字,就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象徵著大智慧、大權威、大神通,象徵開花得到結果。
總而言之,吽字象徵圓滿修持,由於圓滿修持的成就,達到了顯現自性的吽字,由吽字的成就,融入了宇宙的嗡字之中,這嗡字就是寂靜的涅槃。
以上對嗡、阿、吽三字的解釋,是從修法的成就次第而言,但也反應了此三字咒音及涵義的重要性。
古印度吠陀經典《曼都卡奧義書》認為,唵(嗡)字是永恒的、不朽的音聲,整個宇宙就是它的波動,宇宙絕對本體亦名之為唵。該書說:「遍宇宙皆是唵。過去、現在及末來的一切都是唵。那個超越時間、空間和因果作用的也是唵。」又指出,念誦和觀想唵字,就能進入深沉的禪定。
由上述可知,密宗咒語與音聲的神秘作用以及咒語的音聲與人體的奧妙關係,的確是值得認真探討和研究。
日本東密研究家桐山靖雄修習東密求聞持聰明法取得卓越成就。他是日本念力密教的當代代表人物,也是日本密教史上第四個能以念力點燃護摩火的人。他在其《密宗入門》一書中說:他經過探索和研究,自己修法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就是將一百萬遍的真言傳入腦中」。他認為,聲音是由呼吸、發聲、共鳴三種要素組合而成,且三者同等重要;發聲即振動,共鳴使振動增強,大大加強了振動力。他運用軍荼利瑜伽(即拙火瑜伽)的呼吸方法,把呼吸、發聲、共鳴三要素強化,並勤練海底輪和生殖輪兩個部位,強化肋間筋、腹筋和橫隔膜等,使其功能充分發揮,然後將喉腔的發聲所產生的共鳴,也就是真言的振動,輸入腦深部。他說:「振動的要訣是:將聲音的振動傳到臍輪的下部,使其產生共鳴,然後將喉輪的振動,透過生殖輪、心輪、眉間輪、頂輪傳達系統,輸入腦部深處。」
有人認為,持誦咒語以促進氣、脈、明點的和合為其根本第一要義。用咒語聲音的頻率振蕩自己的氣,使之與宇宙之間的氣相接通,再從左右二脈引入中脈,由氣來通三脈七輪。
咒音先振蕩氣,再引氣通脈,使脈結一一舒解,使脈結成明點,產生了舒解的光明,自然脈脈清淨光明,自己智、身、光完全打成一片,融入宇宙而得到相應。
(作者:不詳.台灣.2002年)

增強記憶力的咒語——虛空藏咒

 
轉貼自網站:妙法蓮華觀世音 唸佛持咒能開發右腦超記憶
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avalokiteshvara-ommanipadmehum

唸佛持咒能開發右腦超記憶


一本書叫"超右腦照相記憶法",作者是七田真,日本教育學博士,國際著名右腦開發專家,40多年來致力於倡導和實踐右腦教育的研究,開發和推廣。目前日本有400多所學校採用七田式教學法。
書裡他介紹了唸佛持咒對開發右腦超記憶力乃至如何達到過目不忘的科學研究。
"在人類大腦,顳葉和海馬是和記憶有關的部分。顳葉屬於大腦新皮層,海馬屬於大腦邊緣系統(舊皮層)。
人們聽到語言後,信息被記錄和保存在顳葉裡成為記憶,需要時則重現。這些記憶將變成語言或行動,或者和其他記憶結合起來形成創造,推理,思考和判斷。
記憶內容被認為重要或者極有興趣時,信息被記錄在顳葉的同時還會經由中間皮層傳送到海馬,一個月左右後再返回顳葉。海馬屬於潛在意識大腦,難以通過意志的力量來控制或改變。海馬中的信息記錄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對擁有記憶的人會產生很大影響。所以如果一個人擁有很多消極記憶,就無法用普通的意識來消除這些記憶。
現在我們知道了,顳葉記憶是位於大腦表層的淺層記憶,而海馬記憶則是位於大腦深處的深層記憶,它們有時也分別叫"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但是我們在這裡想重點提出的是比海馬記憶更深層的,被稱做間腦記憶或超記憶的記憶。
記憶無法通過一般的語言進入間腦,只有短的,暗示性的語言則可以進入間腦,形成間腦記憶。重要的是,暗示語一定要非常簡單,如果太複雜就會引起新皮層工作,從而導致通往舊皮層以及深層間腦的通路被關閉。
類似"虛空藏求聞持法"等簡單的重複性語言就可以作為暗示語直接到達間腦。反覆朗讀時,信息集中於大腦的某一處,從而使大腦的視覺,聽覺觸覺,時間感和空間感等辨別性感覺停止工作,進入休眠狀態,意識也變模糊。此時顳葉停止工作,暗示語就可以越過顳葉進入間腦。大腦神經回路復越多,就越可以形成順暢的回路, 從而完成超記憶回路。形成了這樣的回路,就可以發揮過目不忘,過耳不忘的超記憶能力。不只是"虛空藏求聞持法",任何類似向大腦快速,大量復傳遞無意義詞語的工作,都會和暗示語一樣使顳葉停止工作,打開直接通往深層大腦的記憶回路。
比起海馬記憶回路,超記憶回路開啟的是更深層的大腦。
明治大正時期,千葉縣有一個偉大的和,名叫山崎並榮。他能夠把一書快速地翻上二三遍,就理解書中的全部內容並記下來。可見並榮上人的右腦回路已經打開!
井榮上人二十一二歲的時候過的是單調的'唸佛三昧'的生活,從早到晚,不停地唸經。但是這種生活卻幫助他打開了深層大腦學習回路,擁有了快速獲取信息,並通過想像再現記憶的能力。乍看不可思議,但是我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會發現,其實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當我知道了這秘密以後,再讀並榮上人的傳記時就特別關注了有關上人唸佛的記述。井榮上人發現自己在打坐唸佛的枯燥生活中居然獲得了驚人的能力,自己也很驚訝。以後他常常在訓導弟子時告訴他們,與其一味地讀書,不如專心唸佛。因為他已經知道唸佛持咒能讓人獲得神奇的力量。
第一次讀這個故事時,我很好奇,怎麼樣才能具有這樣的能力呢?現在我己經完全知道了。七田教室裡的學生們也都能輕鬆掌握這種能力。 "
增強記憶力的咒語——虛空藏咒!
(此咒出於大集經非密教部)
虛空藏菩薩為三世諸佛第一輔臣, 功德浩蕩遍滿虛空,智能無邊恆沙難喻忍辱心如金剛,精進猛如疾風。持誦虛空藏咒,能助大定,加強憶力,促進心誦,每晨食前敬誦七遍或七七遍,功德無量。

世尊對虛空藏菩薩極為讚歎,世尊云:"是菩薩,具諸三昧猶如大海,住菩薩戒如須彌山,忍辱之心猶如金剛,精進勇猛猶如疾風,智如虛空,慧如恆沙,諸菩薩中如大勝幢,向般涅槃之大師……,一切眾生無上福田,三世諸佛第一輔臣,能護法城,已具莊嚴十八不共諸佛密藏,滿足成就佛之智慧,一切人天所應供養,唯除如來,余無者。"
虛空藏菩薩名號的梵音是 Akasagarbha﹐祂的密號「庫藏金剛」﹐這位大菩薩經常住在「香積世界」﹐所謂「虛空藏」﹐就是智慧深廣﹐好像虛空一樣的廣大。祂住於虛空界﹐不但得一切秘密義﹐且以大悲心去救度眾生。
虛空藏菩薩功德浩蕩。具諸三昧猶如大海。住菩薩戒如須彌山。忍辱之心猶如金剛。精進勇猛猶如疾風。智如虛空。慧如恆沙。為三世諸佛第一輔臣。一切眾生無上福田。滿足成就佛之智慧﹐一切人天所應供養。唯除如來。餘無及者。
虛空藏經有云﹕「若有人欲得智慧﹐欲得大家敬愛﹐欲得良好的歌喉﹐欲得帝王及百官之位﹐欲得種種財產。。。則必須常念此尊名號﹐一定得到如願以償。」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中說觀想虛空藏菩薩的法像為左手持寶安於心上。右手施流出無量寶。
 
謹以此咒語供養有緣人!
【持咒方法】早晨醒來吃早餐前,最好九點以前,拿一杯溫開水置於桌上:
(雙手合十)
1. 先念「南無虛空藏菩薩摩訶薩」三遍。
2. 持誦「虛空藏菩薩神咒」七遍、四十九遍、或一百零八遍。
阿禰(奴履反)邏闍鞞(步倪反 下皆同)‧鈐(巨耽反)浮娑闍鞞‧耶婆奈闍鞞‧博廁(初器反)娑迷(莫隸反 吳音讀之)‧波吒(張伽反)邏闍鞞‧他奈婆邏鞞‧薩(始達反)多羅伽(已佐反)邏泥(奴帝反)‧休磨(武佐反 下皆同)休磨‧摩訶伽樓尼迦‧娑婆呵‧
按:「休磨」二字,別的版本均做「戶摩」、「呼摩」或「虎磨」。本咒似乎是「無意義」的咒語.
羅馬拚音還原古梵音下載:http://www.sitatapatra.com/some/01.rar
3.而後把將水飲用即完成。
附經文: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即令彼人得於憶持不忘之力。
善男子。若有眾生欲入大海。欲為商賈。欲服湯藥而求力驗。欲脫繫縛。欲脫枷鎖。欲求免脫輸送財物。若愛別離。若怨憎會。欲避水火。欲避盜賊。欲避師子。欲避虎狼毒蛇之難。欲免疾病飢渴之患。欲求尊位。有如是等諸所求欲。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恭敬供養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皆令滿願。
復次善男子。若有王子貪樂王位。欲希灌頂得自在力。應於後夜淨自洗浴著新潔衣。燒堅黑沈水及多伽羅香。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向於東方至心合掌。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而便誦此陀羅尼咒
網友心得:常常念真的可以幫助我們增加記憶力的阿!我試過的,真的!!!因為我發現這幾年自己的記性好差,不知道是不是天天對著電腦的原因,總之就是忘性特別大,很簡單的東西說過看過一遍就忘。。。後來在解脫論壇上看到一位師姐發的帖子裡面談到過這個咒,我就抄下來試著背誦,慢慢得我感覺自己的記憶力好像好多了,呵呵 ~~~還要感謝發貼得那位師姐呢!

智炬如來破地獄真言

轉貼自網站:妙法蓮華觀世音 智炬如來破地獄真言
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avalokiteshvara-ommanipadmehum

智炬如來真言與功德利益 

海濤法師  輯

佛說智光滅一切業障陀羅尼經言:『爾時普賢菩薩。復謂宮主日月天子言。天子我亦為欲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末世之時持誦此陀羅尼者。亦說陀羅尼而為擁護。當令一切人非人等無能惱亂故。』
 
◎智炬如來功德經證出處:《智炬陀羅尼經》一卷   唐提雲般若等奉 制譯

智炬如來破地獄真言曰:

曩謨  阿瑟 吒始底南   三藐三沒駄    矩胝南

唵 撮辣納嚩 婆細 提哩 提哩 吽


梵文咒音檔案下載(果濱居士唱誦)
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temp/ptu.rar

智炬如來真言與功德利益 

1.爾時普賢菩薩告日月天子言:「諸天子!此陀羅尼,八十八億諸佛如來為欲利益諸眾生故之所演說。諸天子!優曇鉢花猶可易現,此陀羅尼出現甚難。
 
2.諸天子!諸佛出世猶可值遇,此陀羅尼得值甚難。此陀羅尼猶可易得,誦持之者,斯復轉難。

3.諸天子!若欲救拔造五逆罪謗正法人,當受阿毘地獄苦者,可於閑處淨塗其地,隨其所辦種種香花而為供養,於三七日中晝夜六時,誦此陀羅尼咒。

4.以是陀羅尼威神力故,令阿毘地獄應時破壞為百千分。是中眾生即得解脫,何況有人在於人間而得聞者!當知是人,則為諸佛及我等菩薩之所護念。諸天子於此所說勿生疑惑!」


1.若救地獄誦智炬如來心破地獄真言一遍,無間地獄碎如微塵,於中受苦眾生悉生極樂世界。

2.若書此陀羅尼,於鍾鼓鈴鐸作聲木上等,有諸眾生得聞聲者,所有十惡五逆等罪,悉皆消滅不墮諸惡趣中。

3.又凡諸經中,說書寫陀羅尼利樂有情者,皆用西天梵字,非是隨方文字也,如或梵漢字雙兼書之,更妙。

◎智炬如來的重要性——諸多經典舉證:
1.《佛名經》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2.《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譯
3.《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4.《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宋畺良耶舍譯
5.《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闕譯
6.《過去千佛洪名寶懺》

-----------------------------------------------------------------------------------------------------------------------------------

經典出處:

佛說智光滅一切業障陀羅尼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日月天子宮。復有智光如來真實如來金光聚如來。甚深聲王如來忿怒如來寶月如來。及普賢菩薩摩訶薩妙吉祥菩薩摩訶薩。持地王菩薩摩訶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與如是等諸佛菩薩摩訶薩俱
爾時世尊。與諸如來及菩薩摩訶薩等。於彼宮內勝旛樓閣中。各各於坐閻浮檀金寶莊嚴師子之座。巍巍堂堂由如金山威光晃然互相照耀
爾時宮主日月天子。見是諸佛及大菩薩。威德熾盛超過諸天。生希有心歡喜踊躍。住立佛前內自思惟。今此諸佛及大菩薩。乃是一切眾生界燈。必能照破諸惡黑暗。云何令我復得陀羅尼變化智。生於十方如彼威德。當與一切眾生而作照明。是時如來及諸佛菩薩摩訶薩等。咸悉知彼宮主天子心之所念
爾時世尊謂宮主日月天子言天子汝可諦聽我今為汝說佛菩薩名及陀羅尼。是時宮主日月天子受教而聽。即說佛菩薩名曰 曩謨智光如來曩謨真實如來。曩謨金光聚如來曩謨甚深聲王如來。曩謨我釋迦牟尼如來。曩謨忿怒如來曩謨寶月如來。曩謨普賢菩薩摩訶薩曩謨妙吉祥菩薩摩訶薩。曩謨持地王菩薩摩訶薩曩謨金剛手菩薩摩訶薩。復說陀羅尼曰
怛[仁-二+爾]也(二合)他(引一)三野體難作芻那那作芻缽囉(二合)婆度囉彌(引)蹉迦囉(二)伊伊體探娑酥囉那娑酥囉那(三)阿他娑伊蹉娑(四)吠(引)囉吠(引)羅(引五)波里拏(引)摩左嚕沒哩底(二合)[仁-二+爾](六)阿[口*縛] 尼阿囉尼(七)迦羅(引)波尼(引)迦羅(引)波尼(引八)睹嚕度細睹嚕度細(九)睹哩吐(二合)嚕度細(十)囉(引)遜底遜底(十一)閉哩閉哩(十二) 度嚕度嚕度嚕度嚕(十三)迦(引)羅迦(引)羅(十四)娑蹉(引)酥娑蹉酥(十五)詣羅詣羅(十六)詣羅(引)波野詣羅(引)波野(十七)賀酥嚕賀酥嚕 (十八)馱酥遜度遜部細蹉酥阿他娑(引)波[仁-二+爾]惹野嚕哩(引)他酥哩(引)枳囉(十九)虞哩摩(二合)虞哩摩(二合二十)虞哩摩 (二合)播尼計(引)魯計(引)魯(二十一)計(引)羅(引)播尼迦囉迦(二合引)哩(引二十二)楞度禰(引)度嚕禰(引二十三)摩賀(引)度嚕禰(引二十四)迦囉迦囉(二十五)枳哩枳哩(二十六)尾普細尾普細(二十七)度酥度酥(二十八)賀酥賀酥(二十九)賀娑播尼娑[口*縛](二合引)賀(引三十)
爾時世尊說是陀羅尼已。彼普賢菩薩摩訶薩。告宮主日月天子言。天子此陀羅尼乃是過去八十八俱胝諸佛同共宣說。如來大慈大悲。為欲擁護利益一切眾生今復宣說。天子此陀羅尼。微妙希有難值難聞。譬如優曇缽花希有難見。又如如來出現世間希有難值。此陀羅尼亦復如是。天子若佛滅後正法滅時。或有眾生造五逆罪。必當墮於阿鼻地獄。是人若得值遇此陀羅尼。能淨身心勇猛堅固。於二十一晝夜。晝三時夜三時。心心相續無令間斷。念此陀羅尼章句志心懺悔者。是人無間之業滅盡無餘。天子又復是人以此陀羅尼章句威德力故。可使阿鼻地獄破為百分。乃至無有遺餘。復令是中罪業眾生亦得解脫。各各生於南閻浮提悉得人身復得聞知。此是諸佛菩薩。以陀羅尼功德之力救拔於我。何況持誦之人自身業耶
爾時普賢菩薩。復謂宮主日月天子言。天子我亦為欲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末世之時持誦此陀羅尼者。亦說陀羅尼而為擁護。當令一切人非人等無能惱亂故。即說陀羅尼曰
怛[仁-二+爾]也(二合)他(引一)度曩致摩賀(引)度曩致(二)酥嚕酥嚕娑[口*縛](二合引)賀(引三)戌羯囉(二合)尾戌馱[仁-二+爾]馱囉娑[口*縛](二合引)賀(引四)祖度瑟缽囉(二合)禰閉睹嚕娑[口*縛](二合引)賀(引五)缽納摩(二合)麼(引)隸[仁-二+爾](六)薩怛也(二合)羅帝(引)酥沒囉(二合)帝(引七)酥多閉阿缽囉(二合)底賀沒弟(八)酥嚕酥嚕娑[口*縛](二合)賀(引九)馱囉馱囉(十)馱囉焰底曳(引)娑[口*縛](二合引)賀(引十一)囉乞叉(二合引)哩爾(二合引)帝(引十二)度波波哩迦哩(引十三)左跓嚕跓嚕娑[口*縛](二合引)賀(引十四)馱(引)囉馱(引)囉摩賀(引)馱(引)囉尼寅(二合)底曳(引)娑[口*縛](二合引)賀(引十五)酥囉帝(引)酥沒囉(二合)帝(引十六)阿缽囉(二合)底賀多沒弟(十七)馱囉馱囉馱鄰底曳(引)娑[口*縛](二合引)賀(引十八)曩謨(引)婆[言*我][口*縛]帝(引十九)惹拏(二合)曩囉迦(二合引)野怛他(引)[言*我]哆野悉殿睹弭(引)滿怛囉(二合)播那(引)娑[口*縛](二合引)賀(引二十)
爾時日月天子。聞佛世尊及普賢菩薩摩訶薩。說是佛菩薩名及陀羅尼已。心中所疑皆悉除斷。發菩提心誓不退轉歡喜踊躍作禮而退
佛說智光滅一切業障陀羅尼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歐姆 的頭像
    歐姆

    歐姆

    歐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